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转载】戴德梁行称将着力发展亚太和中国大陆市场

原文地址:http://cn.reuters.com/article/chinaNews/idCNChina-2999720081128?pageNumber=1&virtualBrandChannel=0 

路透北京11月28日电---国际物业顾问公司--DTZ戴德梁行(DTZ.L: 行情)亚太区主席梁振英周五称,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公司会着力发展亚太地区和中国大陆市场,因其有望先于欧美市场复苏.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投资者到中国大陆来抄底,寻找楼市投资机会.戴德梁行正着力给客户寻找意愿以现在的价格卖出楼盘或者资产的卖方(即持有物业的一方).但很多买家仍处于观望等待中.


"等什麽呢?等中国大陆有没有一些产权持有人由于资金周转出了问题拿出来卖?要是有的话,底价是多少?也就是市场要定一个新的价格指标.有了指标和成交之後,可能就从这个底慢慢往上回升.现在大家就是等这个讯号出现."他称.


梁振英表示,此前与一些投资房地产的基金以及开发商交流,他们一致认为比起欧洲和美洲,亚太地区将是首先复苏的市场.而在亚太地区中,投资者最热衷投钱的第一个就是中国大陆,然後是日本、香港和新加坡.


他预计,亚太地区对公司收入的贡献从比例上来说肯定会有提升,但不是因为绝对数的提升,而是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下降."总的来说,我对美国的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相当不看好."他称.


梁振英称,金融风暴对全世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并未影响到该公司前不久在沈阳和厦门开分公司的计划,亚太地区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戴德梁行此前在韩国设立了公司,下一步将考虑越南.


仲量联行(JLL.N: 行情)旗下地产投资部门拉塞尔8月推出30亿美元的亚洲"机会"基金,该基金可通过借贷最高融资120亿美元;美林(MER.N: 行情)则于10月成功募集26.5亿美元投资亚洲地区房地产;荷兰国际集团旗下ING Real Estate亦正募集投资中国的7.5亿美元基金,计划明年第一季推出.


**中国前景乐观**


梁振英表示,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这是政府非常明智的决策.要是中国在过去几年开放了资本市场,那麽今天整个投资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就不堪想象了.


他认为,中国内地是很典型的大陆经济(continental economy),很多建设需要的东西在国内就能提供,这也是他相对看好中国经济的一个原因.他认为,中国政府四万亿元投放市场,乘数效应会很大.



"同样100块投进去,在大陆可以转好几个圈.比如我向钢铁厂买钢筋,钢铁厂拿了这个钱呢去买能源、矿砂等.钱从每个人口袋里拿出来以後,还是放在本国."他称.

中国政府此前确定扩大内需和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共需要在2010年底前投资四万亿元.(完)



阅读全文...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翻译&整理】DTZ戴德梁行的历史

DTZ's History

地址链接:http://www.dtz.com/portal/site/en-cn/menuitem.346a8a210ba4c873aeafe810e0108a0c/?vgnextoid=2c7bb4aebec34010VgnVCM1000000e01a8c0RCRD

DTZ戴德梁行是世界领先的房地产顾问之一,在行业内的历史悠久,其前身为1784年于英国伯明翰成立的Chesshire Gibson公司。1853年,Frank Gissing Debenham Edward Tewson于伦敦Cheapside创立了Debenham & Tewson公司。

公司于1913年与Chinnock, Clarke & Chinnock合并成为Debenham, Tewson & Chinnocks,成为伦敦房地产市场的主角之一。

作为DTZ集团的母公司,Debenham, Tewson & Chinnocks1987年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随后于1999年更名为DTZ Holdings plc

公司分别于1988年和1993年与伯明翰的Chesshire Gibson公司及Bernard Thorpe & Partners公司合并,成功扩大了在英国的业务网络。

1993年,与法国的Jean Thouard公司及德国和荷兰的Zadelhoff集团组成合资公司,并重新更名为DTZ,其中的“T”“Z”分别来自上述两家公司。

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不断在欧洲扩张,拥有了遍及各地的业务网络。

1997年,DTZ收购了英国顾问公司Pieda plc,并更名为DTZ Pieda Consulting Limited

1998年,DTZ收购了都柏林的商业地产顾问公司Sherry FitzGerald的部分股权,两家公司均于2000年入股贝尔法斯特最大的商业代理公司McCombe Pierce

1999年,DTZ与亚洲的梁振英测量师行和Edmund Tie & Co互换股权,DTZ戴德梁行成立。

2001年,DTZ Corporate Finance Limited成立,2003年,DTZ法国分部获得DTZ Asset Management France的控股权。

2004年,DTZ继续其全球扩张的步伐,除了在印度和巴林设立分支机构,亦不断扩展在中国的业务。

20065月,DTZ宣布收购Rockwood Realty公司50%的股份,成立DTZ Rockwood,专注于为北美资本市场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200612月,DTZ通过收购其北亚公司的全部股权,进一步整合亚洲地区业务。

20077月,DTZ收购独立房地产顾问公司 Donaldsons,使公司成为英国以至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领先的零售地产顾问,同时巩固公司作为全球四大商业地产顾问的地位。

200711月,DTZ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并通过收购加拿大最大的综合商业地产服务商JJ Barnicke公司,加强了为北美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的能力。
————————————————————————————————

原文如下:

A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property advisers, DTZ is rooted in a long history in the property market, dating from 1784 when one of the predecessor firms, Chesshire Gibson, was founded in Birmingham, UK.

In 1853, Frank Gissing Debenham and Edward Tewson founded Debenham & Tewson in Cheapside, London. A merger in 1913 with Chinnock, Clarke & Chinnock created Debenham, Tewson & Chinnocks, which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major player in the London property market.

Debenham, Tewson & Chinnocks Holdings plc floated on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 in 1987, as the parent of the DTZ group of companies. The parent company was re-named DTZ Holdings plc in 1999.

Mergers with Birmingham based Chesshire Gibson Limited and Bernard Thorpe & Partners in 1988 and 1993 respectively, gave the company a strong network of UK regional offices.

The “T” and “Z” of DTZ originate from the company's European joint venture in 1993 with Jean Thouard of France and the Zadelhoff Group in Germany and the Netherlands, where after the company was renamed DTZ.

DTZ took part in further equity consolidation throughout Europe in the 1990s, giving it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networks of European offices of any property adviser.

1997 saw DTZ acquire Pieda plc, a UK consultancy business, which was then renamed DTZ Pieda Consulting Limited.

in 1998 DTZ acquired a stake in Dublin-based commercial property consultancy Sherry FitzGerald and in 2000, both firms acquired an interest in leading Belfast commercial agency, McCombe Pierce.

In 1999 following an equity exchange with Asian partners CY Leung & Co and Edmund Tie & Co, DTZ Debenham Tie Leung was formed.

2001 saw the launch of DTZ Corporate Finance Limited and in 2003 DTZ’s French subsidiary acquired a majority shareholding in DTZ Asset Management France.

Throughout 2004 DTZ continued its global growth through the opening of offices in India and Bahrain and its continued expansion into China.

In May 2006 DTZ announced the purchase of a 50% interest in Rockwood Realty, to form DTZ Rockwood. DTZ Rockwood delivers dedicated capital markets services to clients in North America.

In December 2006, DTZ consolidated its Asian operations with the 100% integration of DTZ Debenham Tie Leung in North Asia.

In July 2007, DTZ acquired independent property consultancy Donaldsons in a move which created a market-leading retail offering to clients across the UK and EMEA, reinforcing DTZ's position as one of world's top four global advisers in commercial real estate.

In November 2007, DTZ strengthened its global reach and broadened its client service capabilities in the Americas region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JJ Barnicke, one of Canada’s largest full-service commercial real estate services companies.


阅读全文...

【翻译】路透社:投资者发掘逆境中的亚洲地产市场价值

地址链接:http://www.reuters.com/article/ousiv/idUSTRE4AN1PM20081124

香港(路透社)2008年11月24日 By Jun Ebias

现在,亚洲遍体鳞伤的地产市场开始吸引来自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大陆、香港和新加坡的顶尖投资者。

其该地区总监David Edwards表示,希望这笔投资能够帮助上述两个市场尽快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

荷兰国际集团旗下的ING Real Estate计划追加在亚洲市场的投资至10亿美元,与此同时,“许多欧洲的投资者都希望涉足该区域的市场。” Asia Pacific公司的管理总监Nicholas Wong说。

“ING在中国和日本有大量的投资,”Wong说,“其中在中国地产市场的投资市值已达7亿5千万美元。”

Wong表示,许多亚洲地产市场的市值已从最高峰滑落了30%—40%。而路透社上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分析家们认为香港和新加坡的地产市场价格在明年还会下跌至少五分之一。

我们的客户大都来自英国和欧洲大陆,他们通常只投资本地市场,”Wong说,“但是现在,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全球,尤其是在亚洲。”

由于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的经济不景气,亚洲的地产开发商们正咬紧牙关同不断下降的需求和紧缩的信贷作斗争,即便各国央行纷纷出台了调低贷款利率的旨在鼓励市场复苏的政策,这种局面仍未好转。

香港金融管理局在上个月已两次调低了基本利率,而中国大陆央行自从九月中旬以来业已三次削减贷款成本。

在亚洲地区,破产风险仍居高不下,大多数金融机构尚未走出困境,”香港渣打银行的经济学家Kelvin Lau说,“这也是总体贷款情况还没有恢复正常的原因。”

在日本,超过400家中小型地产开发商在苦苦挣扎,它们所能获得的贷款额度大幅缩减,造成住宅市场局面一片冷清。

但是,困难的环境并没有阻止投资者们小心翼翼进入亚洲地产市场的步伐。

目前市场处于难以想象的困难境地,但是,我们仍在小心观望。”LaSalle公司的Edwards说。

LaSalle公司目前在亚洲的投资总额已达100亿美元,其中半数在日本。Edwards还表示,公司同样重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情况。

还有部分投资者对局部市场的复苏表示乐观。

Invesco Real Estate Asia总经理 Cheng Soon Lau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或许会在未来6个月内趋于稳定,并在2年内复苏,这一进度远快于其他亚洲国家。

Invesco公司计划通过购买写字楼和住宅,直接进入中国大陆、日本、香港和新加坡市场。

 Henderson Global Investors亚洲地产部总监 Chris Reilly表示,基金公司的经理人现在对于投资者撤回资金的担忧慢慢降低。

Reilly说:“到目前为止,除了07年末至08年初零售业投资者情绪悲观时期,并未出现大规模资金撤回的情况。”

————————————————————————————

原文如下:

Investors see value in battered Asian property

By Jun Ebias

HONG KONG (Reuters) - Asia's battered property markets are starting to attract strong interest from investors, with Japan, Australia, China,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mong their top picks in the region.

Property fund manager LaSalle Investment Management, which raised a $3 billion fund in August, expects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o recover first from the financial turmoil, its regional director David Edwards said.

"We are seeing a decline in values throughout the region. There are properties that are being sold at much lower prices than the market's perception of their values," Edwards said.

ING Real Estate plans to double its investments in Asia to $1 billion, with most of its investors in Europe wanting to diversity into the region, said the firm's Asia Pacific managing director Nicholas Wong.

ING invested mostly in China and Japan, he said, and was now marketing a $750 million fund to build Chinese housing.

Several Asian markets were already 30-40 percent off their peaks, Wong said. And a Reuters poll last week found that analysts believe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prices are set to fall by at least a fifth in the next year.

"Most of our clients are from the U.K. and Europe and traditionally, they invest only at home," Wong said. "Now, they want global exposure and most of them want to go to Asia for diversification."

With Hong Kong, Japan and Singapore in recession, Asian developers are battling falling demand and tighter credit, even after efforts by central banks to encourage lending by slashing key rates.

In Hong Kong, the de facto central bank has lowered its base rate twice in the last month, while in China, monetary authorities have cut borrowing costs three times since mid-September.

"The risk of bankruptcies are still higher throughout Asia and mos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not out of the woods yet," said Kelvin Lau, economist at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in Hong Kong. "That's why overall lending conditions have not yet returned to normal."

In Japan, more than 400 small and medium-sized developers have gone out of business this year as the residential market slowed and as credit dried up.

But the tough environment is not stopping property investors from prowling the region for bargains.

"The present environment is incredibly difficult. As a business, we are taking a cautious approach. But we are still looking," said LaSalle's Edwards.

LaSalle had so far invested $10 billion in Asia and nearly half of the amount was in Japan, Edwards said. The company was also keen in Australia and China, he added.

Other investors were optimistic that some property segments would recover soon.

China's ailing housing market, for instance, may stabilize in about six months and recover in two years, before most other Asian countries, said Cheng Soon Lau, managing director at Invesco Real Estate Asia.

Invesco is planning to invest directly in China, Japa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buying office blocks and building housing.

Managers of securities funds are becoming less worried that investors will withdraw money, according to Chris Reilly, director of property for Asia at Henderson Global Investors.

"Right now, there is really not much redemption," Reilly said. "The cycle of redemption was more severe in the last 2007 and early 2008, the period when retail investors are quite scared."



阅读全文...

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What’s Next For Property/Facility Managers?

链接地址:http://todaysfacilitymanager.com/facilityblog/2008/11/whats-next-for-propertyfacility-managers.html

房地产管理协会(Institute of Real Estate Management (IREM®))近日出版了一本25页的手册,对物业管理行业的职业要求做了新的描述。

2007年,一项由CNNCareerbuilder.com共同发起的调查显示,物业管理入选全美40最佳职业。而在早些时候,Money magazine Salary.com关于全美50最佳职业的联合调查中,物业经理排名23。所有这些调查都涵盖职业发展空间、平均薪水、学历要求和工作环境等内容。

房地产管理协会(IREM)主席Pamela W. Monroe表示,许多物业管理从业者都几近退休,因此业主和投资人应该开始寻找后继者。“这些统计真实地反映了现状,” Monroe说,“物业的设施设备越来越复杂、精密,极大地提升了对从业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该手册具体阐述了学生和求职者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物业管理人的职责

——该行业所能提供的职位

——入职前应有的准备

——实习机会

——如何寻找本行业的工作

——薪资待遇

如果你想获得该手册请发电子邮件至tfm@groupc.com并在标题中注明CAREER BROCHURE”。

————————————————————————————

原文如下:

The wide array of career opportunities in real estate management are detailed in new, generously illustrated, 25-page brochure 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Real Estate Management (IREM®).

In a 2007 survey conducted by CNN and Careerbuilder.com, property/real estate management was listed among America’s top 40 careers. A year earlier, in a survey of the top 50 careers in America conducted by Money magazine and Salary.com, the position of property manager was ranked number 23. Both surveys considered job growth, average salary, education need, and working conditions in the rankings.

According to IREM President Pamela W. Monroe, many real estat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re reaching retirement age in the near future, so real estate owners and investors must increasingly seek replacements for them. “This demographic reality,” said Monroe, “combined with a management function that has become more complex and sophisticated, has created an almost perfect storm that is boosting demand as never before.”

The brochure provides answers to key questions that students and others seeking a rewarding career path may have including:

—–What a real estate manager does

—–The kinds of positions available in the field

—–Categories of employers who hire real estate managers

—–How to prepare for positions in the field

—–Scholarships and internships available

—–How to actually find employment

—–How much one can expect to earn

To request a free copy of this brochure, send an e-mail to tfm@groupc.com with the words “CAREER BROCHURE” in the subject line.


阅读全文...

【转载】经典创业语录

1、你不能衡量它,就不能管理它——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

2、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3、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

5、造人先于造物——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6、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著名的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

7、千方百计请一个高招的专家医生,还不如请一个随叫随到且价格便宜的江湖郎中——管理学者詹姆斯·柯林斯

8、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9、把我们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10、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管理学者詹姆斯·柯林斯

11、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

12、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

13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博士

14、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15、全世界没一个质量差、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华硕总经理徐世明

16、质量等于利润——管理思想家汤姆·彼得斯

17、将良品率预定为85%,那么便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克劳斯

18、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

19、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管理大师罗伯特·凯利

20、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美国自由党领袖大卫·史提尔

21、最好的CEO是构建他们的团队来达成梦想,即便是迈克尔·乔丹也需要队友来一起打比赛——通用电话电子公司董事长查尔斯·李

22、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23、不创新,就灭亡——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

24、可持续竞争的惟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著名管理顾问詹姆斯·莫尔斯

25、创新是做大公司的惟一之路——管理大师杰弗里

26、顾客是重要的创新来源——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

27、创新是惟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

28、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莱维特

29、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

30、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

31、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

32、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沟通——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

33、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美国女企业家玫琳凯

34、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35、管理就是决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

36、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美国兰德公司

37、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美国社会学家T.戴伊

38、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美国企业家S.M.沃尔森

39、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

40、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

41、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美国经济学家托宾

42、一次良好的撤退,应和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样受到奖赏——瑞士军事理论家菲米尼

43、抓住时机并快速决策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美斯坦大学教授艾森·哈特

44、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日本软银公司董事长孙正义

45、如果有一个项目,首先要考虑有没有人来做,如果没有人做,就要放弃,这是一个必要条件——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

46、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法国企业界名言

47、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美国国际农机商用公司董事长西洛斯·梅考克

48、以爱为凝聚力的公司比靠畏惧维系的公司要稳固得多——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总裁赫伯·凯莱赫

49、感情投资是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日本麦当劳董事长藤田

50、制定正确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执行——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


阅读全文...